天安门事件35周年 纽约博物馆“让记忆永存”

纽约市 – 周锋锁最后一次看到油印机是在 1989 年 6 月,当时他正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逃命,坦克开进了天安门广场。

在那场流血事件发生前的几个星期里,周小平曾用这台当时最先进的复印机大量印制传单,传播中国民主运动的信息。

作为最后离开广场的学生领袖之一,周试图劝说其他示威者不要搬运这个重达 40 磅(18 公斤)的金属大块。他们辩称,这个大块金属也许有一天会派上用场,然后就用自行车把它拖走了。

三十多年后,周先生惊讶地发现,这件庞大的起义遗物已被秘密运出中国,存放在纽约的一家新博物馆。

六四纪念馆一年前在周永康和其他几位现居美国的天安门示威老兵的共同努力下开馆。2021 年香港六四纪念馆被当局关闭后,建立新纪念馆的紧迫性也随之而来。

博物馆馆长余大海告诉半岛电视台:“我们认为这是抹去记忆的努力。我们希望人们明白为什么 [Tiananmen] 发生了什么,以及它意味着什么……来讲述这个故事。”

1989 年,北京天安门广场,一名男子站在坦克车队前 [Arthur Tsang/Reuters]

1989 年 6 月 4 日,中国政府部署武装部队镇压了占领天安门广场数周之久的大规模学生抗议活动。据信至少有数百名抗议者和旁观者被杀害,甚至更多。

此后的几年里,香港每年都会举行烛光悼念活动,悼念所有遇难者,中国当局对此毫不干涉,甚至禁止在大陆举行私人纪念活动。最终,香港支援爱国民主运动联盟于 2014 年成立了这座博物馆,该联盟最初成立于 1989 年,旨在帮助大陆抗议者。

然而,时代变了。自 2020 年以来,中国境内唯一一个公众可以自由纪念六四的城市现在受到两项严厉的国家安全法的约束,这些法律禁止每年举行守夜活动,并威胁逮捕和监禁。2021 年,就​​在六四 32 周年纪念日的前两天,香港博物馆被关闭,所有展品都被没收。

“我从未了解过这么多”

但事情并非全都消失了。相反,随着美国博物馆的消息传开,更多来自那个令人陶醉的北京春天的文物开始出现。

周小平等人在曼哈顿购物区中心宣传他们的新博物馆后不久,就开始收到意想不到的物品:一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报社工作的记者的一件溅满鲜血的上衣;周小平散发的传单;一枚奖章和一块纪念手表,授予“祖国保卫者”——北京方面对镇压这场运动的士兵的称呼。

那里甚至还有一顶像新的一样的日光帐篷,这是从香港运来的数百顶帐篷中的一顶,被一对新婚夫妇在广场露营的抗议者当作纪念品保留了下来。

另一件即将送往该博物馆的展品是流亡中国艺术家陈伟民的装置艺术,该作品已在加州沙漠中展出了数十年。

报道镇压行动的记者身上沾满鲜血的衬衣。它被展示在玻璃后面。
解放军报记者衣服上沾满鲜血 [Violet Law/Al Jazeera]
盒子里装有授予参加镇压士兵的“镇压”勋章和表彰奖章。
授予参加镇压行动的士兵的奖章 [Violet Law/Al Jazeera]

周先生是天安门事件的狂热收藏者,他告诉半岛电视台:“在这个过程中,我学到了很多以前不知道的东西。”

周永康因参与抗议活动在中国被判入狱一年,之后于 1990 年代初定居美国并创立了一个人道主义非政府组织。

近年来,他一直在帮助逃避监视和逮捕的香港抗议者。他请其中一些人在博物馆的一个房间里贴满了 2019 年反政府抗议活动的时间表。一名抗议者使用的一顶建筑工人头盔和一把黄色雨伞被捐赠给了博物馆。

2019 年的一名抗议者将他的视觉艺术训练和创新技能运用到展览的设计中。

“很难向外人解释香港为何诉诸暴力抗争,”25 岁的洛基·麦 (Locky Mak) 说道。他去年只背着一个背包来到纽约,由于害怕遭到报复,他要求只使用化名。“话虽如此,我觉得 [the Tiananmen veterans] 我钦佩香港人民,非常支持我们的斗争。”

对于周先生来说,所有纪念活动的焦点不仅仅是悲剧结局。“它还关乎希望和团结:这是中国的另一种可能性,”他说。

然而,在王丹——最著名的天安门学生领袖之一,也是该博物馆的创始人之一——在台北面临一系列性骚扰指控和相关民事诉讼之后不久,分裂就出现了。王丹有时居住在台北,并于2011年在台北共同创办了新民主书院。

当一群在纽约的中国大陆学生公开谴责王立军时,他们被禁止在博物馆举办活动。余说,他是在他们拒绝撤回声明后做出这一决定的,他称这些声明是“片面的”。

即便进入运营的第二年,这家全志愿者运营的博物馆仍将开放时间限制在有限的范围内:每周只开放两天,每次开放四个小时。筹款活动于 2021 年在香港博物馆关闭后不久启动,并受到了极大的鼓舞,但进展缓慢,仍远未达到 200 万美元的初始目标。余说,迄今为止筹集的 58 万美元足以维持两年的运营。

周恩来印制传单的油印本。旁边有一张说明。
周永康用来印制抗议传单的油印机重达 40 磅(18 公斤) [Violet Law/Al Jazeera]

31 岁的焦瑞林于 2023 年 7 月开始担任博物馆导游志愿者,两个月前他离开家乡上海前往美国寻求自由。此前,焦瑞林会通过偷听亲戚之间的私语来了解天安门事件的点点滴滴。

“这些展品让我看到了独裁统治的危害,”焦先生说。“当然,我希望中国改变,但我也意识到个人的力量可能不足以影响改变。”

即便如此,天安门事件的老兵们仍决心坚持下去。他们说,除了几个虚假的 Facebook 页面外,尽管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强,但迄今为止北京尚未进行过跨国破坏活动。

纽约哥伦比亚大学汉学家安德鲁·内森 (Andrew Nathan) 是《天安门文件》的联合编辑,该书收集了有关抗议和镇压的大量中国官方秘密文件,他认为重建的博物馆正在发挥重要作用。

内森说:“没有别的东西可以让记忆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