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年 11 月 1 日,工作人员在中国北方河北省秦皇岛市对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的一段进行日常检查。/CFP
2022 年 11 月 1 日,工作人员在中国北方河北省秦皇岛市对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的一段进行日常检查。/CFP
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促进了两国科技创新合作。
“我们在能源、航空、航天、互联互通等领域的大项目合作稳步推进。我们在科技创新、跨境电子商务等新兴领域的合作呈现强劲势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说。习近平在周一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前发表了一篇署名文章。
根据俄中对话:2020 年模式,中俄科技合作可以追溯到 1992 年,这是一份由两国主要国际事务专家撰写的双边合作发展年度报告。
近年来,在优惠政策的推动下,中俄科技创新合作迅速扩大。
科技互补度高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欧亚研究所所长李子国表示,中俄两国在科技领域具有很强的互补性。
他解释说,中国基础科学研究相对薄弱,应用技术强,市场广阔;俄罗斯基础研究强,但科研成果转化率低,市场容量小。
2019年,中俄两国将2020年和2021年定为中俄科技创新年。
2020年,两国签署2020-2025年科技创新领域合作路线图。 路线图被视为双边技术合作最重要的中期成果,系统梳理了双边合作的积极成果,确定了未来合作的主要领域。
科技创新年期间,中俄携手克服COVID-19的影响,开展了1000多项科技创新活动。
主要互动领域
俄中对话:2021 年模式报告称,双边科技互动最有希望的领域涉及信息技术。
随着 COVID-19 加速数字化转型,中国和俄罗斯举办了多场数字经济合作论坛。
在城市层面,北京与莫斯科签署投资合作协议,莫斯科创新集群与中关村科技园将在前沿科技领域开展联合研发创新工作。
在企业层面,中国公司华为已与 VisionLabs 签署合作协议,为智慧城市系统创建联合 IT 产品。 阿里巴巴集团和小米等中国企业与Mail.ru Group、MegaFon和MTS等俄罗斯企业也推出了数字经济领域的其他合作项目。
中俄两国在物理学和天文学领域进行了真实而富有成效的互动。
许多中国科学中心与俄罗斯联合核研究所就大型科学项目进行了合作,例如建造和运行基于核加速器的离子对撞机设施 (NICA),这是一个粒子加速器综合体。
2022 年 4 月 13 日,一名工人在俄罗斯莫斯科地区杜布纳镇联合核研究所的 NICA 上组装镜头模块。/CFP
2022 年 4 月 13 日,一名工人在俄罗斯莫斯科地区杜布纳镇联合核研究所的 NICA 上组装镜头模块。/CFP
2021 年,中国和俄罗斯公布了未来国际月球研究站的路线图,计划让所有感兴趣的国家和国际合作伙伴进入该站。
双方还在遥感、月球和外层空间探测、航天应用电子元件、空间碎片监测等领域取得进展。
在能源合作方面,2021年5月,中国田湾核电站7、8号机组和徐大堡核电站3、4号机组开工建设。
在建的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预计2025年建成,全长5111公里。 建成后,跨境管道将贯穿9个省级地区,向北京、上海、天津等沿线地区供气。
2019 年 5 月 27 日,一台 500 吨起重浮式起重机在中国东北黑河港运行,以援助中俄能源合作项目。/CFP
2019 年 5 月 27 日,一台 500 吨起重浮式起重机在中国东北黑河港运行,以援助中俄能源合作项目。/CFP
此外,俄中投资基金和中俄科技创新基金的启动,为两国重点经济和交叉领域的新技术项目融资提供了新渠道。
俄罗斯人民友谊大学教授尤里·塔夫罗夫斯基表示,习近平此访将开启俄中经济、科技、人文等领域合作的新阶段。
(封面来自 CF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