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登峰造极探险队登顶珠穆朗玛峰

2023 年 5 月 23 日,中国珠穆朗玛峰探险队成员。/中国传媒集团

2023 年 5 月 23 日,中国珠穆朗玛峰探险队成员。/中国传媒集团

中国登峰造极探险队于周二抵达海拔8848.86米的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并将继续采集冰雪样本。

北京时间凌晨3时03分,一行11人从海拔8300米的探险营地出发,准备登顶。

其中四人首先到达了中国于去年5月在海拔8830米处建立的世界最高自动气象站。

该站由太阳能电池板供电,可在恶劣天气条件下使用两年,并配备卫星通信系统,每 12 分钟传输一次数据。

车站技改工作于上午11点左右开始,大约半小时完成。

海拔5200米的大本营接收到的自动气象站信号良好。

2023 年 5 月 23 日,中国登顶珠穆朗玛峰的探险队成员。/中国传媒集团

2023 年 5 月 23 日,中国登顶珠穆朗玛峰的探险队成员。/中国传媒集团

2023 年 5 月 23 日,中国登顶珠穆朗玛峰的探险队成员。/中国传媒集团

月球供电技术应用

在这个极端高海拔地区,仪器设备的供电一直是一个挑战。

此次,科研团队与我国探月工程供电系统科研人员合作,成功将月球技术应用于珠穆朗玛峰,克服了极低温、极低压和极低温下的供电障碍。仪器在极高海拔地区的自启动电源保护。

与去年需要人工钻孔采集样品相比,这次队员们使用电动工具作为动力,节约了能源,也是科考的创新。

一系列科学研究

青藏高原被誉为“世界屋脊”、“亚洲水塔”,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 也是开展地球与生命演化、天体相互作用、人地关系研究的天然实验室。

珠穆朗玛峰科考总指挥姚坦东表示,2023年珠穆朗玛峰科学考察将重点关注全球变暖影响下山体极高海拔环境如何变化、环境变化如何与西风相互作用等重大科学问题。和季风,以及该地区的环境将如何影响未来的“亚洲水塔”。

研究团队还对青藏高原的冰川进行了全面观测,青藏高原是除南北极之外世界上最大的冰川所在地,也是亚洲十多条河流的发源地。

在海拔约5300米处,有一个由绒布冰川融水形成的湖泊,研究人员观察了水温、pH值、溶解氧、浊度、水气界面二氧化碳交换率等多项指标, ETC。

01:25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员吴光建表示,二氧化碳交换率高,表明二氧化碳交换过程强烈。 “了解冰川融化如何影响气候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吴说。

为了获得更准确的数据,研究人员在绒布冰川的融水中增设了一艘水文测量船,以测量和绘制河流的流量和速度图。

此次考察是2017年启动的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的一部分。

来自13个团队的约170名研究人员参与其中,针对该地区的水、生态和人类活动进行研究。 研究珠穆朗玛峰地区气候环境变化对世界其他地区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考察取得了西风与季风的协同作用和影响、珠峰地区人体的特殊生理反应以及地区绿化的生态过程等一系列科学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