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CNOOC)开发的中国第一口海底二氧化碳(CO2)回注井于周日在南海珠江口盆地开始钻探,填补了该国近海的空白二氧化碳封存技术。
CO2回注是指将捕获的CO2注入地下800米至3500米深处的陆地或海咸水层的技术。
这是国际公认的促进碳减排的举措。
钻井工作由中海油恩平 15-1 石油平台承担,该平台是恩平 15-1 油田综合体的一部分,该油田部署了该国首个海上碳捕获、利用和封存项目。
阅读更多: 中国下水亚洲最大海上石油平台恩平15-1
该井投产后,恩平15-1平台将采集油气开采过程中产生的CO2,注入海底封存。
据中海油称,预计高峰期每年可封存 30 万吨二氧化碳,累计超过 150 万吨,相当于种植近 1400 万棵树或减少近 100 万辆汽车。
恩平15-1油田南海CO2含量高。 中海油在地质技术研究的基础上,最终决定在距离恩平15-1平台约3公里的“穹顶状”地质构造中封存CO2。
“地质构造就像一个倒扣在地下的‘大碗’,形成了强大的天然密封层,可以长期稳定地封存CO2。”恩平15-项目组钻完井经理邓成辉说。 1油田综合体开发,告诉新华社记者。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报道,该井还将有助于储存沿海地区一些高排放企业产生的二氧化碳,从而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实现绿色低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