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在《科学进展》杂志上的研究中的生物分子玻璃示意图。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发表在《科学进展》杂志上的研究中的生物分子玻璃示意图。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一组中国材料科学家创造了一种可生物降解和可回收的玻璃形式,其环境足迹最小,如果未来商业化,可能有助于可持续经济。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的研究人员通过加热淬火(一种经典的工业程序)使用生物来源的氨基酸或肽,制造了一系列生态友好的生物来源玻璃。
根据周六发表在《科学进展》杂志上的研究,这项工作是可行的,因为他们在末端对这些氨基酸和肽进行了化学修饰,使它们在分解前形成过冷液体。
发表在《科学进展》杂志上的研究截图。
发表在《科学进展》杂志上的研究截图。
玻璃对人类生活必不可少,但无法自然消除的不可生物降解玻璃的广泛使用会造成长期的环境危害。
制造生物源玻璃的主要挑战是其分子热不稳定,在高温下容易分解。
中国研究人员制造的这一系列玻璃具有良好的玻璃形成能力和光学特性,这些玻璃适用于三维打印增材制造和模具铸造。
研究人员表示,生物分子玻璃的概念虽然仍处于实验室阶段,但可能代表了可持续未来的绿色生活技术。
(新华社供稿)